2025年6月1日早高峰,杭州市民张先生途经石桥立交桥时,发现困扰市民数月的桥墩漏水问题已彻底解决。48小时前,他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的情况,经杭州市城管局核查为伸缩缝止水带破损,养护单位连夜完成更换并建立专项巡查机制。这个案例折射出浙江民呼我为机制的治理效能——2025年以来,全省1.2万件民生诉求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1.8个工作日。
在富阳区渔山乡,总投资85万元的渔葛线路灯检修工程正加紧施工。此前网友反映的蜈蚣塘桥位置路灯损坏问题,经村乡两级与交通部门联动,不仅完成单点维修,更启动全长12公里道路照明系统整体升级,预计7月中旬完工。这种由点及面的治理思维,使民生问题解决率提升至93.6%。
东阳市广福东路的马路牙子破损投诉则展现了政企协同新范式。开发区管委会现场勘查后,督促宝龙广场管理方在完成石球装饰后立即修复,并通过回头看机制确保施工质量。类似案例在嘉兴惠民街道转化为3个社区公园建设方案,这些源自红茶议事会居民提议的健身场地,将于10月投入使用。
技术赋能让城市治理更精准。杭州市城管局的道路病害识别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分析2.6万路监控视频,将井盖异响、路面裂缝等问题的发现效率提升8倍。在2024年冬季高架桥瀑布雨事件后,路桥集团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全市138处桥梁伸缩缝进行体检,建立一桥一档数字化台账,渗漏问题复发率下降76%。
制度创新是长效保障。浙江推行首接负责制,明确首个接到投诉的部门须全程跟踪;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超期未办结事项自动升级督办;开发浙政钉掌上办公模块,实现问题上报—任务派发—结果反馈闭环管理。在宁波鄞州区,这些措施使重复投诉率下降62%。
专家指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浙江正构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未来将深化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地下管网、建筑外立面等隐蔽部位物联网监测,推动城市治理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正如杭州市民王女士所言:现在反映问题就像网购下单,不仅能实时查看处理进度,还有满意度评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王李彬)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咸宁网咸宁政府网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税务登记证授权声明银行账号湖北咸宁市情简介
主管: 咸宁市委宣传部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咸宁日报社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邮箱: 网站技术服务